广告位
自定内容

当前日期时间
自定内容
产品搜索
 
神圣与精致——良渚文化玉器品读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15-11-27 13:53:29    文字:【】【】【
摘要:《诗经》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周礼》有“追”,《说文解字》有“琢”、“雕”、“理”等与古代治玉相关的字,反映在良渚玉器制琢上,工具当然跟现代大相径庭,但选料、解料、造型(成器)、研磨、琢纹、抛光等制琢程序应大致接近。

    [摘要]:《诗经》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周礼》有“追”,《说文解字》有“琢”、“雕”、“理”等与古代治玉相关的字,反映在良渚玉器制琢上,工具当然跟现代大相径庭,但选料、解料、造型(成器)、研磨、琢纹、抛光等制琢程序应大致接近。

  由国家博物馆和浙江省文物局联合举办的《良渚文化文物精品展》已于8月19日在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展。此次展览是良渚文化文物首次在首都的大规模集中亮相,浙江方面为此特意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文化博物馆等单位精选了213件套质料各异、造型丰富的精品文物,意图较全面系统地反映出良渚文化卓越的发展水平、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史前考古学乃至中华文明起源上的独特地位。展品中,有制琢精美的玉器148件套,充分彰显了良渚文化独特的玉文化内涵。玉器那色彩斑杂的外观性状,神秘独特的造型取象,繁缛精致的刻画纹饰,若明若晦的功能用途,似乎也更为观众注目和津津乐道。为加深观众对良渚玉器的感受和理解,《收藏家》杂志约我带领大家作一次良渚玉器的纸上之旅。 
  一 
  1973年对于长江下游地区的考古工作而言,是值得纪念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第一次发掘,揭开了以发达的稻作农业为特征的长江流域史前文化的面纱,成为长江流域史前考古与黄河流域同等对话的开端。同年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的发掘,则首度在典型的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了琮、璧等玉器,将原先长期被视作周汉之器的琮、璧等玉器回归到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年代坐标之中,从而使良渚玉器的研究开始摆脱金石学式器物考证的窠臼,进入到考古学文化的研究范畴。 
  继草鞋山之后,1977年江苏吴县张陵山,1978、1979和1982年江苏武进寺墩等地的发掘,进一步提升了对良渚玉器的认知水平,研究者注意到琮、璧等玉器跟显贵者墓葬间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根据《周礼》中“疏琮璧以敛尸”的记载提出了“玉敛葬”的观点。 
  随后,上海在1982、1986和1987年连续三次发掘青浦福泉山遗址,揭示出显贵者墓葬与人工堆筑高土台间相生相伴的紧密关系,从而在墓地的认识上形成突破。 
  在江苏、上海诸多发现的启示下,浙江省在1986和1987年先后发掘了余杭反山和瑶山墓地,从而在良渚玉器的发现和研究领域一举获得领军优势。反山墓地出土玉器1200件(组),瑶山墓地出土玉器700余件(组),两地出土玉器之和超过了以往良渚玉器发掘品的总和。除了获得数量的优势外,在玉器质量、种类、组合、纹饰等方面都取得了激动人心的收获。由于操作得当,两地发掘对于复合件玉器的认识更是获得突破性成果,不仅成功复原玉钺的安柄形式、玉串饰的多种组串方式,而且对三叉形器、玉梳背(冠状器)等玉器的复合形式,也作出了基本合理的解释。反山十二号墓玉器上被称为“神徽”的完整神人兽面复合图象的发现,对释读良渚玉器纹饰的内涵意义起到关键性作用。瑶山墓地与祭坛的复合关系,也使更多研究者注意到玉器与神崇拜间的联系,并由此激发起良渚玉器社会学研究的风潮。反山和瑶山的发掘奠定了良渚玉器研究的基石,形成的许多认识至今仍被奉为金科玉律。此次展览中有121件套玉器出自反山和瑶山,足见两地玉器质量和种类之丰富。 
  在反山和瑶山之后,江浙沪两省一市又相继发掘了一批良渚文化墓地。江苏发掘的花厅、赵陵山、高城墩,上海发掘的亭林,浙江发掘的荷叶地、汇观山、横山、佘墩庙、普安桥、龙潭港、周家浜、新地里等墓地中都有引人注目的玉器出土。与此同时,遗址的发掘也如火如荼,其中江苏句容丁沙地与浙江良渚塘山两处遗址的发掘,出土了数量与种类颇为丰富的玉器半成品与玉料,并发现一些石质制玉工具和可能为制玉作坊的遗迹,为良渚玉器制琢工艺的探讨提供了最直观的资料。而“良渚遗址群”概念的提出以及莫角山、庙前、龙南、绰墩、广富林、卞家山、仙坛庙等聚落居址的发掘,也大大拓展了良渚玉器研究的范畴和视野,推动着良渚玉器的研究不断向纵深开拓,使其成为良渚社会组织结构、等级分化和文明化程度等研究课题的重要切入点。 
  二 
  矿物学研究显示,透闪石—阳起石系列软玉是良渚玉器最主要的原料,同时蛇纹石、叶腊石、萤石、绿松石、玛瑙等似玉美石也占有少量的份额。展品中新地里九十三号墓玉玦(图1)和一百零八号墓玉三叉形器都为叶腊石制品。 
  良渚玉器尤其是软玉制品常呈现出色彩丰富的外观性状,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玉料自身矿物与结构的差异和入埋后受沁程度的深浅。种种迹象表明良渚时期已能有意识地分辨玉料,选用不同质地、色泽的玉料制琢不同的玉器器类。良渚软玉的性状虽然相当复杂和丰富,但仍可以大致归纳出依器类而作选择的两大类。两类玉料的性状差异颇类似于后世和阗玉中的仔玉与山料。一类质地细腻,含杂质和杂色较少。未受沁时,呈半透明的淡湖绿或绿色,展品中戴墓墩出土的玉琮(图2),龙潭港出土的玉梳背和玉锥形器等都基本保持着玉料原有的色泽。受沁后,随着玉料堆积密度的降低与显微结构的变松,造成光线的漫射,逐渐白化变成不透明的白色或黄白色,即所谓的“鸡骨白”或“象牙黄”。这类玉料多用以制琢琮、钺、璜、冠状器等器形,展览中的多数玉器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白化现象。另一类所含杂色和杂质明显多于前一类。未受沁时,呈墨绿色。受沁后,器表常呈现出由乳白色网状脉络与浓淡不一的色块形成的斑杂画面。受沁后不呈“鸡骨白”是后一类玉料最根本的特征,此类玉料主要被选用以制琢玉璧和良渚晚期的高节琮等一些器形。有学者认为这种由人为因素特意造成的玉料选用上的差异体现了玉材品位的等级差异。 
  近年来,随着小梅岭玉矿的勘探和丁沙地、塘山、杨墩等可能为制玉作坊遗址的陆续发现,再结合天目山“浮玉之山”的古称,学术界已普遍接受良渚玉料产于本地区天目山脉、宜溧山脉和茅山山脉个别山体中的观点。 
  三 
  《诗经》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周礼》有“追”,《说文解字》有“琢”、“雕”、“理”等与古代治玉相关的字,反映在良渚玉器制琢上,工具当然跟现代大相径庭,但选料、解料、造型(成器)、研磨、琢纹、抛光等制琢程序应大致接近。 
  对良渚玉器制琢工艺的某些环节目前仍存有较大的争议。焦点之一是“砣”的问题。一些玉器表面剩留的类似等径圆的圆弧状切割痕迹,分别被读识为“以筋、弦等柔性物件作弧形运动为特征的线切割”和“砣切割”。近年来,诸多证据显示良渚治玉过程中使用了在快轮制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原始机械装置,其中以管钻机械最具代表性。在玉料的切割阶段,虽然不能排除也使用机械装置的可能性,但尚未发现有明确使用“砣”的痕迹。仔细观察良渚玉器上保留的弧形切割痕迹,与商周时期砣切割的痕迹间有明显的差别:良渚弧形切割痕迹呈弧形抛物线状,切割后留下的台痕较柔和,位于切割方向的内弧;而商周砣切割遗留下等径圆性状的痕迹,切割后留下的台痕多生硬,位于切割方向的外弧。由此判断良渚玉器上的绝大多数弧形切割痕迹都是线切割的杰作。线切割还被用于拉割玉镯中孔等直径较大的穿孔和透雕纹饰。展品反山十五号墓玉梳背(图3)就是运用线切割透雕技术的杰作。 
  除线切割外,良渚玉器表面也常见到以片状硬性物件的直线运动为特征的锯切割痕迹。线切割和锯切割是良渚时期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玉料和提高效率而采用的行之有效的解玉手段。 
  争论的焦点之二是琢刻纹饰的工具。良渚玉器的纹饰琢刻方式有浅浮雕结合阴线刻、透雕结合阴线刻和纯粹的阴线刻等。至于琢纹工具,曾有鲨鱼牙齿、燧石小刻刀和天然钻石等多种见解,虽然近来多数人已接受高硬度细石器为良渚玉器琢纹工具的观点,但对于如何运作仍见仁见智。出土良渚玉器中素面无纹的占绝大多数,表示纹饰的琢刻并非一般人都能胜任。展品汇观山二号墓出土的琮式镯(图4),在宽仅3.5毫米的凸棱上竟然镌刻了十四条细密的凹弦纹,须借助高倍放大镜才能分清它们彼此的界限。反山十二号墓几件玉器上琢刻的“神徽”图象,高约3、宽约4厘米,纹饰繁缛,线条纤细如毫。如此鬼斧神工在现代似乎也只有微雕大师才堪胜任。因此,有学者认为雕玉是良渚时期既尖端又神圣的技术,很可能只有巫觋才够格参与。也有学者提出当时可能存在两种玉工,一般玉工从事开矿、解料、成型和磨制粗坯的工作,显贵者则垄断琢纹的资格和技术。 
  四 
  良渚玉器目前已知的种类有琮、璧、钺、璜、环、镯、玦、梳背、带钩、镰、匕、勺、觽、镇、纺轮、三叉形器、锥形器、柱形器、半圆形器、月牙形器、圆牌、牌饰、钺端饰、钺尾饰、“耘田器”、杖端饰、端饰、器座、器纽、柄形器、弹形饰、条形饰、半瓣形饰、管、珠、坠、串饰、人、蛙、鸟、鱼、龟、蝉、镶嵌片等40余种。读者不难从罗列的名称看到对良渚玉器的命名采用了多种方法,有沿用古代典籍中名称的,如琮、璧、钺、璜等;有以功能用途命名的,如带钩、纺轮、镰、勺等;有根据复合位置命名的,如端饰、梳背、器座等;有以造型和形制命名的,如三叉形器、锥形器、半圆形器等以及人、蛙、鸟、龟等动物形的复合件玉器。 
  依照出土情形和器物形制两方面的差异,良渚玉器可以区分为单体件与复合件两类。单体件顾名思义指器形完整、使用时不需要跟其他器件复合就具有独立功能的玉器,而复合件则相对于单体件而言,专指那些在跟其他器件复合后才具有完整功能的玉部件。 
  良渚单体件玉器的种类并不丰富,仅有琮、璧、玦、镯、勺、匕等少数器类。 
  琮:良渚玉器中最具形体创意和体量最大的代表性器类,由圆筒形的镯演化而来。展品瑶山M9∶4玉琮是良渚玉琮的早期形制,呈圆筒形,外壁四块长方形凸面上琢刻相同的兽面纹饰(图5)。绝大多数圆筒形玉琮外壁的长方形凸面都为四块,但展品汇观山M2∶34琮式镯却有五面。
关注公众平台

联系我们
 公司地址:中国。郑州

 咨询电话:15978409299

 微  信:15978409299

 咨询 QQ:2764182758

 官方网站:

 http://www.jinlancao.com

 微信平台:jinlancaobihua

 博  客:

 http://blog.sina.com.cn/jinlancao

 公司地址:中国。郑州东区

 商都路与站南路交汇建正东方中

 心A座2308室

 工厂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与淮阳路交汇北500米。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河南金兰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咨询预约热线:0371--56759299,手机(微信):15978409299,官方网址:http:www.fu-diao.com


 Copyright(C)2009-2015  豫ICP备17008189号-2